佛教 補財庫(佛教有補財庫的說法嗎)
【佛教 補財庫】——財富之追求與佛法之境界
自古以來,補財庫法在漢朝便廣為流傳,乃是道教中最傳統、最純正的開運旺財之法。各個流派雖有微異,然財庫即為每個人之財源,注定塑造一生之財富。財庫大多源自于陰德之積蓄,為陽人行善積德之積蓄。人之福祿壽皆屬財庫,福澤之廣、祿位之多、壽命之長即為財庫之表現。
佛教是否有補財庫之說?
佛法雖未明確論及金錢之事,然可從佛經之內容中推知一二。佛教中固有一些求財之咒語(如五路財神咒),但更普遍的是眾多佛經中鼓勵信眾以各類物資(包括硨磲、瑪瑙、琉璃、珊瑚、瓔珞等珍寶)供養佛菩薩,乃至有“竭盡供”之言。佛教之六度亦包含布施法門,其本質皆在于信眾舍棄個人財物(雖供養物實際上將回歸己手,但其本質應為減少對金錢之貪著)。
此外,所有真正修行之高僧皆對名利與金錢持淡然之態度,故佛法對金錢持平等或否定之態度,即金錢于修行者而言僅為布施之工具。 諸法皆為虛妄,若見諸法非實相,則見如來。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當以此觀之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與空無異。據佛教之觀點,金錢乃身外之物,故自然無補財庫之增財運之說。
然則,為何如今一些寺院亦舉行補財庫之法事?
從整個佛教教義經典佛經來看,并未提及補財庫之事。故若在佛教寺廟中見到補財庫之活動,定非真正佛教修行者所為,亦可能僅為商業化過度之結果,以謀取一些香火費用。
在現實生活中,信奉佛教者眾多,“拜佛求財”的人亦不少。然學佛之人皆知,佛教強調“舍”與“放下”,并無所謂的“求財”之說。
從另一角度來看,佛教注重隨緣,但并不排斥積極向上之努力。故“拜佛求財”的本質在于隨緣于果,但無論如何的隨緣,皆以在因上之努力為前提。
再者,佛法更強調世間萬物皆幻,財富亦在其中。故對待世俗之勤奮、賺錢、成功等,應以如夢如幻之視角觀之,然而夢中之成功終究為夢境。在學佛者看來,解脫方為終極目標。
1鄭重聲明:本文《佛教 補財庫(佛教有補財庫的說法嗎)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